大庆市以“林长制”促“林长治”绘就生态画卷新图景
自林长制全面推行以来,大庆市让胡路区始终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将林长制作为守护绿水青山的“总抓手”,通过织密责任网络、细化管护举措、凝聚共治合力,推动林长制从“全面建立”向“全面见效”深化,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发展底色愈发鲜明。
织密责任网络,“林长”成为生态守护者
“以前资源管护靠‘人盯人’,现在有了林长制,责任明确到岗、落实到人,管护效率大幅提升。”这是让胡路区基层护林员的真切感受。让胡路区全面建立“区、镇、村”三级林长责任体系,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高效运转”的组织架构。区林长制办公室作为组织架构的“神经中枢”,承担方案制定、调度协调、考核评价等重要职能。每月汇总各级林长巡林记录,不定时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破解重难点问题。与此同时,通过使用“林长制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巡护轨迹实时上传、问题线索一键上报、整改情况在线督办,让组织架构在数字化赋能下更高效、更精准。让胡路区立足源头治理、确保全域覆盖,以林长、网格员、护林员“一长两员”为基础,社会公众广泛参与为补充,推动林长制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夯实林草资源管护的“最后一公里”。责任网越织越紧,制度刚性保障生态管护常态长效,绿色发展根基愈加牢固。
细化管护举措,“绿意”成为发展硬支撑
生态管护,既要“守得住”,更要“管得好”。让胡路区聚焦林草资源保护核心任务,打出“管护+修复+利用”组合拳。一是强化林草资源保护管理。持续加大林草湿资源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落实《“林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协作机制》《“林长制”“河湖长制”“田长制”联动机制》,各部门加强协作,强化信息共享、召开协商会议、开展联合执法、及时移送线索,着力构建行政执法、刑事司法、检察监督与审判顺畅衔接、高效发力的制度体系,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同时,一体化推进森林草原防灭火、“监测预警+统防统治”有害生物以及木材经营加工常态化监管,筑牢林草资源和人民安全防线。二是推进林草资源生态修复。科学开展国土绿化与生态修复项目建设,统筹更新造林、补植补造、修枝抚育与义务植树,累计栽植各类树苗9万余株,造林绿化1500余亩。实施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切根复壮和人工种草项目,有效改善1.13万亩草原生态质量,为区域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规范林草资源合理利用。严格管控资源利用强度,对林木采伐、草地利用等实行总量控制和精细化管理,坚决杜绝乱砍滥伐、违规放牧、违规超采、项目超占等违法破坏行为,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凝聚共治合力,“共治”引领生态新风尚
林长制不是“一人制”,而是“众人治”。让胡路区积极推动林长制从“有名有责”向“有能有效”转变。通过开展林草资源保护宣传进村屯活动,各级林长和护林员发挥表率,结合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植树节和《黑龙江省林长制条例》颁布实施等重要时间节点和日常巡林工作实际,全面普及林草资源保护知识,推动由事后惩处向事前预防转变,切实增强了社会公众在林草湿资源保护方面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营造了共同关注、参与林草资源保护的良好氛围。此外,区级林长以林长制整合资源力量,充分发挥绿委会职能作用,广泛呼吁居民群众参与义务植树,全面动员辖区企业参与城市绿化建设,营造“植绿、护绿、爱绿”的浓厚氛围,形成“政府主导、地企协同、统一规划、全面参与”的生态治理新格局。
如今的让胡路区,正以林长制为笔,以责任担当为墨,在广袤的大地上持续绘就生态优美、绿色发展的动人画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