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重点工作

黑龙江森林食物“九珍十八品” 新名片:七台河蓝靛果如何打造全国产业发展“风向标”?

日期:2025-09-09 09:42 来源:-
【字体:

近年来,全球健康消费快速发展,第三代水果成为引领消费升级和产业创新的重要品类。黑龙江森林食物“九珍十八品”中特色产品蓝靛果,作为独具特色的寒地浆果,因其花青素含量极高(约为蓝莓的12.9倍),富含钾、钙、锌等矿物质和1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凭借极高的营养价值,被誉为“第三代小浆果之王”。七台河市勃利县野生蓝靛果资源占全国的80%,是蓝靛果的源头。“勃利蓝靛果”2013年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25年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目前蓝靛果产业我国唯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世纪80年代七台河市在我国最早开始蓝靛果人工种植和产业化开发,全市蓝靛果栽植面积达到2.3万亩以上,并且已经实现量产规模。依靠当地丘陵地貌、寒地黑土、独特的气候条件等优异的自然禀赋,孕育多块蓝靛果基地,是世界上现存资源最丰富、面积最大、品质最好的蓝靛果原产地,被誉为“蓝靛果之乡”,是黑龙江省乃至全国蓝靛果产业发展的“风向标”。蓝靛果的营养价值和商业价值被认可,全省各地培育蓝靛果面积呈上升趋势。全省在七台河市引进品种,进行了栽植和推广。七台河市利用独特资源优势发展蓝靛果产业,推动黑龙江省成为全国最大的蓝靛果种植基地,蓝靛果被欧盟列入新资源食品名单,产业发展前景乐观,七台河市是发源地和贡献地。

产业基础坚实,资源优势突出

借助国有林场优势,七台河市17个直属林场全部发展蓝靛果产业,多年做好一件事,保存了现有的果苗基地,不断深化发展。据统计,经过30多年培育壮大,2024七台河市市区栽植蓝靛果面积3100亩,主要在龙山林场、铁山林场、大六林场及农投林业公司。勃利县蓝靛果总面积已达2万亩(其中,野生3464亩、人工栽培1.66万亩),年产能1200吨,年产值近2000万元,“蓝精灵”“蓓蕾”“乌兰”等优质品种,规模和产量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政策环境持续优化,标准体系逐步构建

近年来,从省到市各级层面为蓝靛果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黑龙江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蓝靛果》的出台,为蓝靛果作为食品原料的生产、销售提供了法律依据,破解了产业发展的核心瓶颈。2024年七台河市发布《蓝靛果育苗技术规程》,填补了七台河市乃至全省在蓝靛果种苗标准化领域的空白,为产业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蓝靛果产业已被纳入《2025年黑龙江省经济作物产业发展工作要点》。

加工体系初步形成,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七台河市区有黑龙江圣海奥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可生产蓝靛果果汁、花青素、冻干粉、片剂等产品,占地3万平方米,每天生产果汁能力2吨。市农投食品公司可生产蓝靛果冻干粉、干果。勃利县现有华保、绿茵、泽坤、佳友、森果等蓝靛果种植企业、专业合作社14家和加工企业7家,开发了果干、果汁、果酒、口服液、花青素提取物、冻干粉等系列产品,年加工量约400吨。蓝靛果产品应用从食品(果酱、果汁)延伸至保健品、化妆品原料等领域,显示了产业较强的延展性。

引入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升级

七台河市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农科院、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对新品种研发、采摘机械化、鲜果保存、冷链运输、深加工花青素、能量片、口服液等研发环节进行了深度探索,大部分成果在推广和实施,打造蓝靛果产业成为黑龙江省新质生产力。

不断宣传造势,推广寒地龙果

七台河市政府多年来始终大力支持勃利县举办蓝靛果采摘节,不断对蓝靛果高营养价值和商业价值进行宣传;利用黑龙江省在北京召开的“九珍十八品”新闻发布会机会宣传蓝靛果产品;加强品牌形象设计与管理体系建设,统一“勃利蓝靛果”区域公用品牌的标识、包装和宣传口径,擦亮“国家地理标志”招牌;结合黑龙江森林食物“九珍十八品”进行远景规划,深挖品牌价值、谋划市场推广发展路径,和南部经济发达城市合作推广产品,使蓝靛果品牌走向全国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 联系方式:0451-82346413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25 登记备案号:黑ICP备19006690号

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

联系方式:0451-82346413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25

备案序号:黑ICP备19006690号

黑公网安备 23011002000139号

智能问答机器人 hi! 我是智小龙
微信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