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安市:夯实林长管护模式 赋能生态高质发展
近年来,宁安市积极探索创新林长管护模式,以制度创新为引领,以科技赋能为支撑,走出了一条林业生产发展的新路径,为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绿色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以科技为抓手,夯实管护模式
引用数字化技术赋能。宁安市在推行林长制过程中,以科技手段为抓手,有效提升了林业资源管理效能。按照省、市林长制工作部署,组织国有林场开展天然林、生态公益林管护员专业培训。通过采用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的形式为天然林、生态公益林管护员安装龙江林长APP,指导各国有林场管护员使用“黑龙江省林长制智能化工作系统”和“龙江林长APP巡护应用系统”开展巡护工作。管护员可通过该APP将巡护中发现的森林火灾隐患、乱采滥伐林木、私垦等问题第一时间上报,提升了巡护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推进网格化精细管理。建立“金字塔”式的巡护管理体系,实现了市、乡(镇)、村三级林长全覆盖。将林地划分成多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有专人负责。林长制办公室定期下发工作督办函,督促网格员定期巡护,记录树木生长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是否存在非法活动等信息,实现林区管理全覆盖、无死角。搭建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网格员通过移动终端实时上传巡查信息。一旦发现问题,相关信息将迅速传递给上级林长及相关部门,实现快速响应和处理。同时对各乡镇、国有林场建立网格员考核制度,将网格内林草资源保护情况与网格员绩效挂钩,对工作出色的网格员给予奖励,对失职的进行问责,确保山有人巡、林有人管、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构建“林长+”多元协作体系。宁安市林草局与市公安部门建立紧密合作机制,成立联合执法队伍,开展违法查处和普法宣传活动。在打击非法砍伐、疫木生产运输、盗猎野生动植物等违法行为方面,双方协同作战,共享信息平台。林业部门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及时通报公安部门,提高了执法效率和威慑力,有效减少了林业违法犯罪的发生,筑牢了林草资源保护防线。
以护绿为己任,环境稳步改善
林草资源保护成效显著。通过创新管护模式,宁安市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森林蓄积量持续增加。林政盗伐案件从2021年的24起,锐减至2025年的2起,非法砍伐、占用林地等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2020年至今,宁安市病防站累计完成森林病虫害防治面积达32万亩,为生态安全奠定坚实基础。尤其在红松球果螟防治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从人工到人机防治的转变,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显著。宁安市林草局高度重视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层层落实森林防火责任,严把火源管控,压实秸秆焚烧责任,持续加大防火宣传力度,连续42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现宁安市区域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花尾榛鸡(飞龙)、红隼等,珍稀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多,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得到更好保护,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林草资源的良好保护,实现了区域生态环境提档升级,为周边百姓提供了更优质的生态环境,增强了群众的生态获得感。
以产业为特色,促进高质发展
林业产业发展活力增强。管护模式的创新也同时促进了林业产业与生态保护的融合发展。宁安市林草局积极宣传“九珍十八品”品牌,联系相关企业,对于有意向申报的企业给予帮助和支持。2024年在林草局的推荐和引导下,宁安市北域珍奇山林食品有限公司的开口松子、东北猴头菇、椴树蜂蜜、榛蘑、雪蛤已成功入选第二批“九珍十八品”产品名单。一草一木都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宁安市林草局积极做好古树群管护工作,对辖区内的古树名木制定了“一树一策”的管护措施,让古树名木更加“健康”“长寿”。在宁安市林草局及相关部门的精细管护下,坐落在宁安市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内的古树群,于2023年被评为“全国100个最美古树群”。无与伦比的生态资源与人文的珠联璧合,让这方俊山秀水充满神奇与魅力,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绿色产业的蓬勃兴起,为当地经济发展引擎注入新动力。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