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多措并举
全力打造林长制北方区域虎林样板
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完达山南麓,域内保存着三江平原最完整的原始生态系统,有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国家、省和县级自然保护区4个,保护区总面积25.5万公顷,林地总面积412.6万亩,森林草原覆盖率31.09%,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城市、中国最佳红色文化旅游名城。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虎林市积极响应省委、市委号召,将林长制作为推动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核心引擎,全面做好“扩绿、兴绿、护绿”三篇文章,做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同步提升。
坚持“扩绿”行动 打造“绿富美”乡村样板
在县级双林长的统筹引领下,虎林市深入推进“绿满虎林”三年行动,以创新驱动与示范引领擘画生态蓝图。通过运用“传统树木+特色苗木”种植的创新模式,因地制宜构建多层次绿化景观,匠心打造4条总长78.6公里的精品示范带,建成25个生态宜居精品村、66条特色景观街道,同步推进440个优美庭院、59个村委会绿化工程,完成42个村屯提质升级,成功创建6个省级绿化示范村(场),成为鸡西市乡村生态振兴的标杆样板。三年行动期间,虎林市造林绿化成果丰硕,累计完成造林绿化8.99万亩,其中村屯绿化面积达4214.2亩,超额完成任务的127%,推动全市村屯平均绿化率从25.5%跃升至32.8%。亮眼的生态答卷赢得广泛认可,在鸡西市绿化拉练中获得高度赞誉,2022年虎林市林草局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国家级荣誉;2024年受邀在全省造林绿化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为全省生态建设提供“虎林经验”,成为绿色发展的示范标杆。
加大“兴绿”探索 建设北疆生物医药强城
虎林市立足资源优势,以全产业链思维深耕刺五加产业,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绿色发展之路。在种植端,持续扩大产业规模,目前仿野生栽植面积已达18万亩,2025年预计新增3万亩;在生产加工领域,依托乌苏里江制药、珍宝岛药业等24家药品生产及药食同源企业,开发了刺五加浸膏、刺五加茶等10余个系列50余种药食同源产品,以及小容量注射剂、冻干粉针剂等15个剂型249个药品品种,构建起多元产品矩阵。创新驱动方面,依托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等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攻克播种育苗、根蘖苗无性繁殖等技术难题,2024年虎林市获评“中国刺五加名城”,签订地理标志服务协议,14种产品入选黑龙江森林食物“九珍十八品”。2025年,由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等主办的第一届中药产业互联互通大会开幕式上,获评全省唯一“乡村振兴道地药材发展示范县(区)”称号,实现品牌影响力与产业价值双提升;同年,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同意设立“黑龙江虎林刺五加科技小院”,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夯实“护绿”举措 筑牢龙江生态安全屏障
虎林市以林长制为核心,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森林资源管护体系。通过压实责任链条,精准设立县、乡、村三级林长147名,选聘网格化护林员195名,科学划分责任网格48个并设立林长制公示牌103块,实现管护区域责任到人;强化制度约束,发布林长令5次、印发巡林提示与督办函13次,推动各级林长累计巡林3700余次,确保管护工作高效运转。在森林草原防火方面,组建600人专业防火队伍,创新融合20座瞭望塔、智能预警系统等科技手段,联动117处临时检查站实行24小时值守,打造“高点瞭望、地面巡查、入户宣传”三位一体防控网络,连续35年保持无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记录,多次获评黑龙江省森林草原防灭火先进单位,10人荣获先进个人表彰。此外,持续深化生态执法力度,常态化开展“巡山清套”“清风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猎捕贸易野生动植物行为,2023年成功救助野生东北虎幼虎1只,野生动物保护成果突出,4次获省林草部门通报表扬,以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筑牢生态安全防线。
下一步,鸡西市将全力打造林长制“北方样板”,深度融入国家生态发展大局,统筹推进生态修复示范地建设、大食物观实践探索与林长履职能力提升,通过创新“两山”转化制度与行动实践,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林长制从“全面建立”迈向“全面见效”,打造“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北方生态标杆,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鸡西经验。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